当前位置:北京发明协会  >  协会动态

发明爱好者探秘南水北调

日期:2013-08-08  来源:北京发明协会       
分享:

   足不出户就能饮到长江水,这看似幻想中的情景,将因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而成为北京人的真实生活。

  南水北调这一全世界最大的输水工程,将长江水引入北京,解决首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滚滚长江水流经湖北、河南、河北三个省和天津市,奔流1千多公里进入京城,谈何容易?!输水管道、施工方法、管道的运输和安装……,诸多难题摆在面前,工程还能顺利实施吗?在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我们找到了答案。


 

  6月21日,北京发明协会组织会员30余人参观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朱丽兰、副理事长邢胜才、秘书长鹿大汉、北京发明协会理事长曹凤国等领导一同参观。北京水利规划设计院的王总工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南水北调北京段的路线及整体布局,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系列难题及解决方法,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施工人员的聪明才智,感叹第七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特等奖真是实至名归,体会到任何大项目的实施,都与基层职工的创新密不可分。

  南水北调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向北京供水的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上的丹江口水库取水,经河南、穿黄河、过河北,全长1276公里。其中,北京段工程南起北拒马河,经房山区,穿永定河、过丰台,沿西四环路北上,到达颐和园的团城湖,全长80公里。

  北京段工程设计全线采用地下管涵方案,与明渠相比,这种方式减少占地,减少了水量的蒸发和渗漏,有利于水质保护,充份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难度最大、最复杂的PCCP管道工程,是北京段工程的最大一个亮点。这种管道,高强度、高压力、高密封性,从惠南庄到大宁的超大口径PCCP管道工程,采用两排直径4米的超大口径PCCP管道,共22000节,全长56.4公里,管道单节长5米,外径4.8米,最大重量达78吨。无论是设计、安装还是运输,在国内都没有任何先例,完成其中的任何一项,对于设计师和施工方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设计师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提出了超大口径PCCP管道的设计、制造、运输、安装和检验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对于管道如何运到工地现场,设计师又联合运输企业研制出了大型专用驮管运输车,将车身钻入管子中间,驮起PCCP管道,运输问题迎刃而解。在安装环节,设计师又创造性的将大、小龙门吊组合使用,顺利实现了管道的沟槽安装。超大口径PCCP管道的一系列创新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这些科技创新技术,形成了超大口径PCCP管道的设计规范、制造规范、运输规范和施工规范等一系列技术标准。

  西四环暗涵工程可以说是难点中的难点,西四环暗涵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城市地下输水暗涵,全长10.96公里,工程在北京交通的主干线西四环主路以下穿行,在复杂的条件下,修建地下长龙,如何保证道路、桥涵和地铁的正常通行,安全要求极高,工程的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设计师充分发挥智慧和才能,选择了更适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浅埋暗挖法,同时突然一系列技术难题,探索、发展和完善了一系列技术,没有给拥挤的北京交通再添难题。

  北京这座城市与这里的人民,用热情和智慧,解决了因自然环境而带来的水资源问题。而我们幸运的成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受益者,面对这惠及子孙后代的伟业工程,理应对工程技术人员多一份尊重与赞誉、理应从我做起,珍惜每一滴水。